最新通知公告:2023年湖南省咨询工程师(投资)职业资格证书发放通知
业务交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业务交流 >业务交流
期待与考验:2013年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
发布:中国经济时报 时间:2013/1/21
    按照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在此时期内经济年均增长率不能低于7.2%,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非常艰巨的长期任务。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2013年经济政策确定的基调,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驱动创新。
  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充满变数,国内经济结构需要深度持续调整。 2013年是充满期待和面临考验的一年。
  一、宏观调控面临环境挑战
  2013年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期,国内需求面临一定下行风险,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逐渐凸显,对宏观调控的运作构成了较为严峻的挑战。
  (一)国际经济环境:不容乐观
  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尚未消除,世界经济复苏缓慢。 2013年,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潜在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压力加大,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2013年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速黯淡的一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仅为3.6%。美国、欧元区和日本三大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分别为2.1%、0.2%和1.2%,显著低于其潜在增长水平;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的情况相对乐观,整体经济增长率有望反弹至5.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认为,2013年世界经济仍处在危机后的调整期,结构改革不到位和需求增长乏力等问题难以根本改观,金融危机的影响呈现长期化趋势,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回升动力不足。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经济蓝皮书》认为,欧债危机影响持续渗透,国际金融市场反复大幅波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新兴市场增速回落,全球物价上涨和通胀压力加大。
  不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则认为,随着世界金融环境的逐步改善、悲观情绪的提前释放、新兴经济体和美国经济的稳定以及全球新一轮宽松政策的全面实施,2013年世界经济将在波动中小幅回暖。
  (二)国内经济形势:两种不同看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社会生产力基础雄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人力资源丰富,生产要素综合优势明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另一方面,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仍然突出。基于此,专家与研究机构对国内形势的认识形成两个不同的阵营。
  对国内形势比较乐观的前世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当前中国的内需市场强大,居民收入和国民消费还会快速增长,投资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仍然很强。此外,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都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政府的财政状况良好、负债率较低,拥有超过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这些都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
  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则认为,国内原有竞争优势、增长动力逐渐削弱,新优势尚未形成,市场信心和预期不稳,经济运行处在寻求新平衡的过程中。 2013年国内需求面临一定下行风险,物价上涨压力有所上升。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经济蓝皮书》也认为,从国内环境来看,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货膨胀仍处高位,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深化,经济增长速度将会放缓。
  二、经济增长谨慎乐观,物价稳定或可期待
  (一)经济增长谨慎乐观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一般被认为是整体经济景气的表现,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状态。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的标志。对于我国2013年经济增长态势,不同专家与研究机构的预期态度各异(详见下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对2013年经济增长最为保守,他们认为,考虑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潜在的不确定因素,为我国经济在寻求新平衡的过程中保持基本稳定,并为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建议将2013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7.5%,CPI为4%左右。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利用模型预测,尽管受到国际危机影响,但中国的实力、中国未来发展的空间依然是巨大的,2013年中国经济将重返9%时代,增速达到9.3%,CPI出现反弹,达到4.1%,对经济增长前景表示乐观。
  国内外大部分专家与研究机构对于我国2013年经济增长持谨慎乐观态度。政府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采取了诸如下调储蓄利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刺激经济增长的办法,经济增长率在8%—8.5%范围成为一种最大可能性。一般认为,中国经济正常的增长区间应该是在7%—9%,高于9%会出现通胀甚至经济过热,低于7%则会通缩,8%左右应是中国经济的最适增长率。这个速度既不会损害发展潜力,也不会造成资源与设备的闲置浪费。
  (二)物价或可期待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判断,由于受新一轮全球性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和短期资本回流,都可能推高明年的CPI。2013年物价综合压力将略有上升。再考虑要素价格改革等,应为CPI上涨预留一定空间。
  大通证券研究员郭世涛认为,居民消费价格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2013年涨幅在3%,资源价格改革将推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回升,全年涨幅在4%。
  不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认为,按照IMF测算的各国基准政策利率与泰勒规则利率的比较,目前中国是各国唯一的泰勒规则利率低于基准政策利率的国家,中国2013年依然有积极货币政策的空间,物价影响不大。
  三、“三驾马车”与城镇化驱动
  经济增长取决于消费、投资与出口“三驾马车”的拉动。新一届政府高调推动城镇化战略,对2013年以及未来的经济增长一定会产生重大影响。
  (一)消费:有望常态增长
  目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的中期阶段与居民消费升级的关键时期,住房、汽车、教育、健康、旅游等领域仍是2013年的消费热点。新的收入分配政策可能出台,国民收入向弱势群体适当倾斜,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边际消费倾向较强的群体的消费能力,2013年消费支出总体上保持乐观。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认为,在收入增速持续提升和消费政策的作用下,2013年消费将保持消费态势持续上扬。模型预测2013年名义增速达到16.1%,消费增速步入常态区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认为,由于就业总体稳定,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为消费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 2013年消费增长有望保持基本稳定,预计增长14%左右。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2008年以来中国居民消费的增速已经出现了快速提升的局面,增长速度超过整体经济的增速,消费占整体经济的比重已经出现上升态势。这种局面是可持续的,消费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
  (二)投资:增速可能提升
  一般认为,投资是经济增长最为直接、有效的动力,要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认为,在融资困境缓和、房地产政策常态化、政策宽松等因素的作用下,2013年固定投资增速将明显提升。预计全年投资增速达到24.3%,与2011年增长速度相当。
  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也认为,2013年投资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还会比较强。中国作为一个中等发达国家,产业升级的空间还很大,基础设施改善的空间还很多,这方面都需要投资。有投资就会有投资拉动的增长。当然这投资不完全来自于政府,也会来自于企业。
  不过,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认为,由于房地产投资回升力量不足、出口拉动的投资动力不足、地方基建投资扩张能力受到限制等原因,预计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左右,投资增长面临一定下行压力。
  (三)外贸: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
  面对2013年世界经济黯淡的预期,不少研究机构对我国外贸形势持保守态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判断,结合总体国际形势和以往经验推算,并考虑到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低成本优势逐步削弱以及结构调整升级等,预计2013年出口增长与2012年大体持平。
  也有专家相对乐观。大通证券研究员郭世涛认为,出口增长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预计出口增长8%,进口增长7%,贸易顺差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
  (四)城镇化战略: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持久的内生动力。不仅可以用来进行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固定资产投资,而且有助于消化工业化的过剩产能,充分释放国内巨大的消费潜力,拉动经济增长。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新公路、新医院、新厂房的建立将给民营企业带来大量机会。提高城镇化的持续投资将起到长期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城镇化毫无疑问是中国经济的新一轮增长点,将大范围拉动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中国的城市化率近来已经明显加快,每年有近1%的提速,快速城市化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大发动机。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发布的宏观经济报告《2013:政策定乾坤》报告认为,城镇化将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同时对城市的公共服务能力以及政府支出结构提出相应要求。预计2013年的城市化推进将首先从户籍改革入手,加快推进农民工就地市民化,扩大中小城市和部分省会城市农民工就地入籍试点范围。
  四、压力与风险
  由于国内外环境变化、经济政策变化、经济周期性波动以及若干因素的不确定性,2013年宏观经济运行可能出现一系列的压力与风险。
  (一)货币风险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3年世界经济黄皮书》认为,进一步使用信贷扩张的刺激政策,短期内企业的经营情况将获得改善;但从长远来看,财务杠杆的进一步提高会使企业在面临外部冲击时更为脆弱,在此基础上的宏观经济也将更为脆弱和缺乏内在稳定性。
  德意志银行认为,2013年人民币兑美元预计会升值2%—3%,中国人民银行将紧跟中国的贸易伙伴国货币兑美元的外汇波动管理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汇率浮动政策区间很可能会进一步扩大至±2%,推动即期交易价和中间价之间更大的差异和即期交易价更高的波动性。
  东方证券研究员邵宇认为,从中长期来看,过去几年来我国企业经营成本大幅上升,未来实体经济需要经过痛苦的调整过程来消化企业高企的经营成本,政府要在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做出选择,一般认为,2013年政府最终会选择通胀风险。
  (二)房地产风险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年住房绿皮书》指出,2013年住房市场发展有三种可能的趋势。第一,如果政策不当乏力,住房市场将发生整体反弹和局部崩盘;第二,如果政策比较有力得当,住房市场可实现稳中有进,即“大稳定小震荡”;第三,如果政策十分有力得当,住房市场理性回归。但是,第二种可能最大。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认为,控房价与保增长、短期民生问题和中期房地产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冲突依然在2013年严重存在。新一届政府如果没有成功实现短期“去泡沫”、“打投机”,中期“扩供给”、“去管制”,中长期进行“全面制度建设”,那么出现房价短期反弹,产业管制更严格,房地产畸形发展可能存在。如何破除房地产僵局是实现2013年中国经济持续复苏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国际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认为,房地产问题是中国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既然是深层次问题,就绝对不会短期解决。
  (三)政策操作风险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刘迎秋认为,稳健货币政策要继续维持当前的适度宽松的政策取向,在操作力度上可以继续有所放松,调整货币投放结构。当前,央行倚重逆回购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虽然有利于构建回购利率机制和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但不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东方证券研究员邵宇认为,2013年政策操作风险主要集中在地产调控、政府债务问题和影子银行系统的治理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的力度过低,经济增速即使明显回升,但将显著加大中长期风险。反之,如果采取的整治力度过大,则可能造成实体经济流动性紧缩。
  (四)不确定性风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认为,目前阶段,我国宏观经济开始进入转换期,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在增加。从中长期来讲,要防控风险,包括高增长时期隐含的风险、增长速度短期内出现大幅下滑的风险,同时还要注意一些新风险。中国在高速增长期的后期不确定性加大以后,投资的风险也会增加。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中国经济在2013年将会面临不少风险。首先,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风险来自美国,必须警惕由美国国债评级可能下调所引起的新一轮经济波动对我国的影响。其次,历史经验证明,每一轮经济增长的加速都会带来地产价格的上涨,而地产价格上涨的根本制度因素并没有得到解决。此外,城镇化尽管是中国经济的新一轮增长点,但在其背后的融资方面存在漏洞,这也很有可能变成新一轮的金融隐患。
  五、宏观调控政策的新思路
  2013年宏观调控政策将呈现一些的新思路。
  (一)赤字财政政策
  在经济运行低谷期,赤字财政政策可以扩大总需求,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刺激经济回升。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认为,结构调整的大幅度推进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都需要保持较高的财政支出增长速度,适度扩大赤字率。如果2013年结构调整、改革力度加大的话,财政赤字问题应该适度推进,特别是地方债发行的额度可以较大幅度提升。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由于政府增加支出和税收改革措施将降低财政收入增长率,2013年的财政赤字可能会扩大。 2013年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从2012年的1.5%升至2%左右,可能高于2012年8000亿元的目标水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富指出,2013年的财政赤字应该会有所增加。考虑到2012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和土地出让费等基金收入下降,地方政府的融资存在一定约束,在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原则下,2013年为保持必要的政府投资力度,也对扩大财政赤字、增加中央投入比重和转移支付规模提出要求。
  (二)结构性减税
  为了达到特定目标,针对特定群体、特定税种来削减税负水平的减税称为结构性减税。由于强调税制结构内部的优化,贴近现实经济的步伐,被认为是一种更科学的税负调整。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认为,2013年宏观经济布局,在财政政策布局上将最终落实为结构性减税。有助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又能通过民间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推进结构调整,对扩大内需也将有很好作用。而且,在当前中国,这也是一个能够达成共识、歧义较少的政策操作。具体而言,只要顺着“营改增”这条道路往下走,有关结构性减税就会具体体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3年世界经济黄皮书》认为,对企业减税将有利于帮助企业加速去杠杆化的过程。在税收改革方面应加快推进 “营改增”试点和全面推行的步伐;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也要把税源的重心转向直接税。并逐步使税收体系成为宏观经济的“自我稳定器”之一。
  (三)结构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3年经济蓝皮书》认为,要处理好稳增长和调结构、转方式与深化改革间的关系,通过稳定投资增长、优化投资结构、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适当降低增值税标准税率等措施实现经济稳中求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认为,现有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造成资源枯竭、环境破坏、腐败蔓延、贫富分化、货币超发和流动性泛滥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集约式增长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主线。应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两个转变,即从高速增长转为平稳增长,从规模扩张式发展转为质量效益型发展。 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将继续以“稳增长”为首要目标,并积极推动深层次的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四)增强创新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指出,一个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持续的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因素必然是技术创新,产业不断升级,中国应该创造条件使经济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然后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使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的速度快于发达国家。在未来,中国需要加快深化市场取向,消除经济中的各种扭曲,使经济能够更好发展,社会分配更公平、更稳定。
关闭窗口】     【打印
Copyright @ www.hnaec.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南省工程咨询协会 版权所有
地址:长沙市雨花区人民东路46号 铭诚国际五楼519-522室 邮政編码410016
电话:0731-82223916,84412557 网址: www.hnaec.org
湘ICP备12013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