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担项目近两千 获奖三百余项
发布:湖南日报
时间:2013/12/13
我国高速公路原有设计大修周期为8年。长沙理工大学课题组运用创建的新技术,对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进行改革,提高了沥青路面使用寿命,使高速公路的大修周期延长到15年。这一技术日前被列为全国交通行业规范标准。10年来,该校共主持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5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483项,获国家及省部级成果奖313项。
2003年,长沙交通学院和长沙电力学院合并组建长沙理工大学。新校成立后,积极发挥合并优势,引导科技创新。完善科研管理体制,建立科研激励机制,将科研和学科建设紧密结合,明确学科建设、人才引进要围绕科研这一重点,并将科研成果作为评价学科建设的一个核心指标;重视科研队伍建设,10年间引进各类博士400多名,并鼓励在职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目前,该校博士已有600多名,占专任教师的三分之一;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构建了6个不同层次的协同创新团队,且有2个晋升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晋升为省级创新团队; 同时,大力加强科研平台建设。目前,学校拥有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等省部级科技平台32个。
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膨胀土地区公路建设成套技术”成果,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实现了我省省属高校在该类奖项中零的突破;2006年,学校主持完成的项目“混凝土桥梁施工期和使用期安全控制关键技术”,2011年主持完成的项目“混凝土桥梁服役性能与剩余寿命评估方法及应用”,2012年主持完成的项目“沥青路面状态设计法与结构性能提升技术及工程应用”等,都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服务业产业安全研究”项目,实现了该校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零的突破。科技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与省内外8个地市政府及32家企业签订了63个战略合作协议,合作项目达285项,共有130余项科技成果得到转化,实现经济效益30多亿元。